張雅嫺
身為特教教師,接觸的學生大都有閱讀能力低弱的問題,所以閱讀這件事對某些語文理解力差的學生是個枯燥但又必須得去做的例行公事,在這本書當中提到了對好問題的定義 -「好問題」的標準是視目的而定,所以我認為引導學生將一篇文章轉換成可理解且和自身有相關的故事,透過新舊經驗的結合,才能真正達成透過閱讀而成長的目的。
根據PIRLS對四層次問題的定義,發現自己以往教學都會把教學重點放在層次一-提取訊息和層次二-推論訊息,對於層次三和四則較少琢磨,太注意內容細節而忽略了對全篇文章的詮釋整合及讀後的省思,在與語言治療老師討論這部分的教學方式後,試著讓學生在閱讀完後,自己根據所理解的內容畫出一幅畫,將文字轉換成圖像,嘗試幾次後發現這個方法不但讓學生更熱衷於閱讀,也能同時檢視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