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語文能力就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其重要性人人皆知,不言可喻。國語文能力的良窳,關係到學童多數學科或學習領域的表現,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語文教學中相對重要的一環節。
「問好問題」這本書,是作者集結自身多年的經驗,透過改善或擬定提問技巧的策略,讓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有更好的互動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書中的內容淺入深出,運用上課實例、圖表、問題對答等方式,讓讀者能夠輕鬆學、簡單懂,達到改善閱讀教學技巧的效果。
任教數年以來,也嘗試過不少跟閱讀有關的教學活動,當然,之前對於閱讀教學較普遍的認知,總是容易認為閱讀就是讓學生尋找適合的書籍來看,並接著以心得分享、寫學習單這樣的既定框架模式來進行教學活動,整體來說較偏向於學生與書本的連結。但細讀完本書,才知道閱讀也是門深奧、卻又十分有趣的活動。作者以根據PIRLS對四層次問題的定義為例,定下提取訊息、推論訊息、詮釋整合、比較評估四個步驟。這四步驟,對於學生在搜尋書本內的重要訊息有極大的助力。畢竟在一本書當中,文字及訊息的整理,並非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心應手的進行,再接收書籍資訊的同時,若老師能及時以關鍵性問題,點出書本的核心意義或是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更能讓學生的閱讀學習有更好的吸收,並且記下這次的成功經驗,以書籍---老師---學生的互動連結,讓閱讀不再流於單調,而是豐富又有趣的教學活動。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再好的想法,還是得配合實作經驗與現場情況,再來制訂最好的閱讀方式。看了這本好書,再結合之前的教學經驗,相信未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讓老師更有信心,並且造福更多喜歡閱讀的教學同好。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問好問題之感想
問好問題之讀後感想 魏雯琳
上學期曾做過一篇文本分析,題目是二年級課文『橋』,在文本分析過程中要想出好問題,實為不容易,尤其是『PIRLS四層次問題』中的第四層次、比較評估,常常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好的問題。
這學期學校提供『問好問題』這一本書,讓老師了解問好問題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擬好問題的方法,並且透過文本分析問好問題,以增進學生對閱讀有更深層的理解。
閱讀書中〈觀念篇〉〈教學篇〉〈示範篇〉,讓我對文本分析能有基礎的概念,也能從範例中學習如何做文本分析及問好問題。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讀後心得:問好問題
張雅嫺
身為特教教師,接觸的學生大都有閱讀能力低弱的問題,所以閱讀這件事對某些語文理解力差的學生是個枯燥但又必須得去做的例行公事,在這本書當中提到了對好問題的定義 -「好問題」的標準是視目的而定,所以我認為引導學生將一篇文章轉換成可理解且和自身有相關的故事,透過新舊經驗的結合,才能真正達成透過閱讀而成長的目的。
根據PIRLS對四層次問題的定義,發現自己以往教學都會把教學重點放在層次一-提取訊息和層次二-推論訊息,對於層次三和四則較少琢磨,太注意內容細節而忽略了對全篇文章的詮釋整合及讀後的省思,在與語言治療老師討論這部分的教學方式後,試著讓學生在閱讀完後,自己根據所理解的內容畫出一幅畫,將文字轉換成圖像,嘗試幾次後發現這個方法不但讓學生更熱衷於閱讀,也能同時檢視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訂閱:
文章 (Atom)